深圳市深泽浩电路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人:李先生
手机:15118161596
电话:0755-23352791
邮箱:sales@sunwellcircuits.com
网址:www.sunwellcircuits.com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共和村大兴2路4号鑫宝业工业园A5栋
1 简述
当开始设计HDI设计,应该会先参考一些既有可用规范参考资料,而IPC相关资料与规范是读者可以作为领域入门资料之一。IPC有四分与HDI设计相关性高的规范:
1)IPC/JPCA-2315-高密度互连结构与微孔设计指南
2)IPC-2226-高密度互连(HDI)印刷电路板设计准则之部
3)IPC/JPCA-4104-高密度互连(HDI)结构之介电质材料验证与性能表现规范
4)IPC-6016,高密度互连(HDI)结构的验证与性能表现规范
使用HDI技术的读者,可以参考这些规范进行技术规划,并作为HDI设计方法的重要参考。IPC-2226是一份教育业者如何选用成孔技术、线路密度、设计准则、互连结构、材料特性的规范,它尝试提供电路板设计使用微孔结束的一些标准。
2 设计先进的HDI板
IPC-4104是一份尝试定义高密度互连结构使用材料的规范,这份规范内容包含用在HDI制作的薄膜材料特性,这是高性能电路板首先需要注意的材料特征。在HDI设计过程中,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选用材料,它决定了产品性能表现与制造技术选择。当进行HDI设计时,有大量可用材料被列入,且这些材料不同于传统多层板材料。其中片状材料特性被区分为三种主要类型:介电质絶縁材、导体与导体加絶縁材。
这些绝缘材料可归类为四大类:
1)树脂涂装铜皮(RCC、PI基材等)
2)基材(强化的环氧树脂、Cyanate Ester等)
3)液态材料(环氧树脂、感光材料、BCB等等)
4)薄膜(未强化环氧树脂、液晶材料高分子等)
从机械特性看,材料可以概分为强化、无强化基材及胶片。强化材料一般尺寸安定性比较好,同时膨胀系数(CTE)也比较低,对于热断裂1问题比较不敏感。不过无强化材料常具有较低的介电质常数(Dk),也比较薄且可能具有感光性。
一些不同的强化与无强化材料,可以支援高信赖度产品市场高尺寸稳定度需求,当然对消费性电子产品也可用。玻璃纤维强化的基材与树脂涂装铜皮(RCC),是最普遍被提高的HDI增层材料。不过因为价格与强度特性等因素,当雷射加工技术改善时,业者选用的搭配性材料仍然以有纤维强化材料为大宗。
这些材料的可接受度,依据需求定位为:目视特性、尺寸需求、机械需求、化学特性需求、电气特性需求、环境需求等。一系列规格,都是针对特性材料所规范,每种材料提出的工程与性能数据,都是搭配制作高密度互连结构而设,这些材料包括介电质、导体与介电质/导体混合体等。单张材料会搭配字母与号码来定义其目的,要开始安排制程,读者可以参考IPC-4104文件并搭配个别材料数据资料来规划。
IPC-6016主要内容,是针对一些还没有被其它IPC规范律定的高密度载板进行规范。类似于IPC-6011,包含一般性电路板认证及性能表现规格。这些HDI的允收特性,分别被归入不同产品类型:
1)晶片载体
2)手持装置
3)高性能产品
4)严苛环境产品
5)可携式产品
其它允收需求则另外归入个别规范。
3 HDI板基本结构与设计规范
为了有效连结高引脚阵列构装,需要发展出一些新方法。尽管一些名词如:序列式多层板、加成多层板(BUM)等在过去曾被用来描述这类技术,不过HDI的好处还是源自于非常小的孔设计,业者将这种孔称为微孔(Micro Via)。
而IPC技术委员会对于HDI板设计,定义任何孔如果设计成小于等于150μm,就被认定为微孔,这大约相当于千分之六英寸(6 mil)。为了与半导体业者结合,目前HDI技术已经比较少使用英制单位描述技术或产品。电路板概略区分有两种基本HDI板结构,它们依据增层(buildup)的方法区分,各是“序列式增层(Sequence buildup)”结构与所谓的“随机层间连结(Any-layer)”结构,其断面可以参考图1。
3.1 IPC/JPCA-2315 HDI设计指南
如前所述IPC-2315包含一些不错的HDI板设计指引,经过简略HDI结构与微孔研究,巨观的设计文件被整理出来提供给比较不熟悉HDI设计的业者参考。第一个关键的文件是2315刘程度,可参考图2所提供的梗概,作为后续作业指引。
3.2 HDI布线需求与准则
电路板设计与布局是一个需要高度纪律与严谨程序的工作,当然这也有利于产出与创意的管控。IPC的规范提供部分需要遵守的规则资讯,不过都仅止于基本原则性建议。这些是到目前为止比较具体可以遵循的方式,而且应该会持续进行修正。
IPC-2226 HDI设计规范
主要是进行高密度互连结构分类,依据典型堆叠模式IPC将这类电路板大分为六种结构。不过当导入不同材料时,应该还会出现一些结构变化。图3所示,为几种代表性结构堆叠断面。
这些资料是IPC当初为了方便了解进行的分类,实务上因为材料、设备、应用等变化,会有更复杂的堆叠结构出现。如:目前智慧型手机用板,都用全堆叠结构发展,断面有点类似类型VI,但多数厂商采用填孔电镀制作。因此从实用角度看,笔直并不重视这些分类细节,仅建议读者把它们当做入门参考就可以了。
设计准则的规划
设计者应该要了解,并非所有制造商都具有相同制程能力,在小间隔(Fine Pitch)影像转移、蚀刻、层间对位、成孔、电镀各方面都会有能力差异。基于这个理由,针对HDI设计标准,IPC将其归类为A、B、C三类,A类被认定为是比较容易生产的等级,而C类则是最困难的类型。这种分类原则,与全球各大电路板协会制定技术地图分类原则相同。
选用特殊设计准则,会限制可用厂商范围,也会影响生产良率好坏。以A类设计准则生产线路,生产比较容易且有高良率,可以用较低成本制作。因为允许公差比较宽,厂商有机会沿用多数既有设备生产,且可有比较好的良率,因此较容易找到恰当厂商。B类设计准则则是传统HDI板制程,一般状况有60%以上供应商可以符合这种设计需求。C类准则需要较小板面积与略高制作技术才能生产,这种等级一般都只有电子构装、晶片载板(COB)或SiP应用需求。这类产品目前良率相对较低且单价高,推估少于一成制造商可达到这种水准,因此产能相对比较有限。
典型HDI设计准则,可以参考IPC-2226的HDI与微孔设计规范、I-VI典型HDI结构、建议设计准则、应对A、B、C三个等级资料。IPC-2226还包含更复杂的HDI结构,因为只是一般性建议,使用时还要搭配厂商技术能力调整,且技术变动时常是规范无法跟上的,笔者建议还是直接找厂讨论比纯参考文件实际。
电气特性
IPC-2226的Section 6讨论有关电气特性,涉及特性阻抗、单端点的微带线(microstrips)阻抗、带线(strip-lines)、共平面(coplanar)、微分讯号(differential signals)等,这些特性都受使用材料的介电质常数、厚度、堆叠与设计准则影响。讯号衰减是介电质损失系数、设计准则、线路长度的函数。各种类型杂讯(接地反弹、切换杂讯、电源供应突波等)和交谈式杂讯,都是电源供应搭配整片电路板堆叠、接地层、设计准则、材料特性等结构的函数。
热管理
PC-2226的Section 7涵盖一些有关热的议题,比较薄的介电质搭配微孔有利于散热。新式干膜与液态介电质也提供比较好的热特性,比起传统基材要好得多。
零件与组装问题
Section 8讨论有关零件组装问题,这方面遵循IPC-2221的一般性规范。覆晶衬垫、单位面积的接点容量、凸块选择等都纳入讨论。各种其它构装衬垫选择,如:衬垫形状设计与大小等都有个别讨论。
孔与互连
Section 9的内容定义了一些有关最小孔径、孔圈、衬垫的规则,讨论中搭配各种微孔形成技术应用及可能产生的断面状态。这个部分涵盖阶梯、堆叠微孔,同时也包含微孔深度变化。Section 10再度讨论有关绕线的因素,但避开计算的部分。